[随明] 热心支持科幻事业的蒋朝参
热心支持科幻事业的蒋朝参
1995 第6期 - 金虹连环画
随明
汽车离开大路,折向广汉市新丰乡,便看见一座白楼鹤立于林盘之上。楼顶,“广汉速记秘书学院”的鲜红大字在绿色的田野里格外引人注目。
校园小巧精致,教学楼里几位教师正伏案批改作业。成捆成堆的教材已贴上邮票和标笺,每天有成百上千邮件寄往全国各地。
蒋朝参现年32岁,看上去很精干。他白皙面孔,西装革履,笑口常开。他介绍说,速记秘书学院创办于1984年8月,近11年的艰苦创业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:从一个班发展到1500多个班,从一个专业发展到四十二个专业。目前,报读该院的学员已逾15万,遍及全国,并发展到港、澳、台地区及朝鲜、德国等地。
该院的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得到中央和省、市领导以及有关专家的好评,60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他办学的业绩。人们称赞他是“献身世界速记事业的青年教育家”,称赞他的学院是“培养中国速记人才的基地。”
光荣的冠冕是荆棘做成的。
他说,“初中毕业后我便辍学了,因为父亲卧病多年,家中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,我是唯一的男子汉,9岁便开始‘当家’。我们全家曾以打草口袋维持生计,每天绞草绳,手指头都是血糊糊的。好让人心痛!我虽然日夜梦想读书,却不能去读书。1982年,我看到了唐亚伟速记函授学校的招生广告,花13元报名入了学,白天再累,做完活就做功课。当年,我学完学业又到重庆去接受面授,以优异成绩毕了业。
“速记,给我带来了机会。1984年,我参加了《四川农村日报》通讯员会,记下了顾金池副省长的讲话,共计4268字,只有4个字由于口语辨听有误出现差错,顿时全场轰动。当时我想:肯定有不少人渴望学习速记,我能不能办一个速记学校呢?”
一个地处农村的青年要办一所学校,真要经历千辛万苦。当他经过严格考试,在文教局领到办校执照后,第一期只收到20名学员。但他不断扩充师资力量,自己也虚心拜专家、学者为师,潜心钻研速记、秘书学理论,因此,学员人数不断上升。这些年来,他出书16部,成为专家,武汉一所大学特聘他为客座副教授。后来,经省教委批准,速记秘书学校改为速记秘书学院。
因为自己经历过许多坎坷,所以对逆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幻事业特别支持。这便是蒋朝参院长的初衷。
去年秋天,校园科幻颁奖会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,蒋朝参欣然到会祝贺,还和获奖小作者合影留念。谈到幻想,他说:“当初,我想办一所广大农村青年能够读得起,又不耽误工时的学校其实也是一种幻想。这种幻想不断在实践中完善,终于变成美好的现实。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非常珍视幻想的火花,也希望青少年们珍视自己幻想的火花!”